如何理解“中国之治”?十九届四中全会 公报这些要点应知应读
发表时间 : 2019-12-24 15:51:11
内容分类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浏览次数 : 1043

如何读懂总体目标中的三个时间点?

——规划未来发展阶段,明确所要达到的水平和层次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成为一种稳定的、科学的、规范的现代制度体系。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已成为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的破题之钥、奠基之石。全会提出了“中国之治”时间表——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零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这个总体目标实际上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发展战略的进一步细化和拓展。总体目标在三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提出了不同的任务。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来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与十九大报告相呼应,进一步细化和拓展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战略目标。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既清晰地指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未来30年的发展阶段,同时清晰地表明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所要达到的水平和层次。

如何理解公报提出的十三个显著优势?

——支撑“中国之治”的基础性安排,行之有效的“好制度”

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公报中提出的十三个“显著优势”是对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经验的系统总结,涵盖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民生制度、人才制度、军事制度、外交制度等多个领域,这些制度的形成凝聚了全党智慧,经受了历史和时代的检验,是支撑中国之治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制度支撑。国家治理涉及多领域、多层次、多维度的制度安排,需要通过顶层设计,优化治理结构,提升协同运作能力,确保各项制度形成合力,不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十三个“显著优势”所对应的制度是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基,是行之有效的“好制度”。这次全会基于历史经验和发展全局的需要,对制度的主要构成及其优势进行了全面综合深刻的总结,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有利于更进一步使人民坚定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努力维护好这些制度;有利于更好完善好、利用好这些制度,勇于争先、担当作为,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地 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52号
电 话:0451-86332189 传真:0451-86303140
邮 编:150080
邮 箱:hsyjyk@163.com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9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黑ICP备19001777号-1 技术支持:龙采科技集团